
近日,山醫大二院脊柱外科宋文慧教授團隊成功為一位59歲的男性患者實施了機器人輔助寰樞椎后路復位、椎弓根釘內固定、取自體骨植骨融合術,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。骨科機器人助力手術,為該院治療上頸椎精準置釘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,有效降低了手術風險,進一步展示了精準醫療的魅力。
法国足球甲级联赛59歲的男性患者,外傷后致頸部疼痛伴左手麻木3日,到山醫大二院就診,被診斷為“齒狀突不連,寰樞椎脫位”。查體顯示: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存在,頸椎壓痛叩擊痛陽性,頸椎活動受限。左手拇指、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皮膚淺感覺減退。輔助檢查顯示:寰樞關節脫位伴齒狀突骨折。
宋文慧教授團隊術前仔細分析病情,并進行3D打印模型,發現患者齒狀突不連、寰樞椎脫位。綜合考慮患者的特殊病情,為體現精準醫療理念,減少穿刺次數及X線暴露時間,提高手術效率,醫療團隊決定對其進行寰樞椎后路復位、機器人輔助椎弓根釘內固定、取自體植骨融合術。
術前,宋文慧教授團隊就寰樞椎固定節段及手術注意事項展開了深入討論,最后確定手術固定節段即為融合節段。術中置釘時,中控顯示器顯示圖像,精度可達毫米級別,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度,避免了損傷椎動脈和頸脊髓的風險。手術的順利完成,標志著山醫大二院的高難度脊柱手術向著精準化、微創化、又邁進了一大步。
(編審:任曉輝)